我跟你说,最近国际上出了个大新闻,日本和美国这对铁哥们儿竟然因为一桩生意闹得有点不太愉快。事情是这样的:日本制铁公司打算花149亿美元买下美国钢铁公司,这本来听起来挺正常,对吧?但没想到,美国政府硬是一脚刹车,把交易给拦了下来。这事儿搁谁身上都窝火,何况还是一直自称最紧密盟友的日美两国之间。这么一搞,好多人都在问:怎么回事?到底是真心的兄弟情谊,还是利益面前见真章?
先从头捋一捋背景哈,美国钢铁公司,那可是鼎鼎有名的老牌企业啊。当年它风光的时候,可不是吹牛,一战二战时期,那简直就是美国工业霸权的门面担当。巅峰时候,它一个公司的产量能占到全美65%,也就是说,当时整个国家用的钢材差不多都是人家家的货。但现在嘛,说实话,辉煌早就成过去式了。高成本、竞争力下降,再加上一些政策问题,美钢这些年过得真不咋地,全靠补贴和关税撑着日子。如果非要比喻一下,现在这个状态,就好像曾经校篮球队MVP变成了食堂打饭的大叔依旧有人记得他的荣耀,但现实却让他只能咬牙维持体面。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制铁决定接盘,以149亿美元买下美钢。本以为这是双赢局面,日本获得优质资产,美国解决烂摊子。但是!戏剧性的一幕来了,美国那边直接喊停,而且理由还特别高大上,什么呢?说是为了国家安全考虑。不少人听到这里都有点懵:卖个破落户企业还能威胁国家安全吗?这倒不是随便找借口,因为背后确实藏着不少敏感问题。
我们来说说这个所谓的安全隐患。众所周知,美国军工行业非常依赖本土制造商提供原材料供应,而钢材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让外国资本控制关键产业链,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战争或者经济冲突期间,会不会出幺蛾子?万一哪天日本被别国施压,不愿意配合美国供货怎么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美方担心技术泄露的问题虽然表面看只是收购一家普通企业,但现代化生产工艺以及数据储备涉及很多敏感信息。一旦流出去,还不得引发连锁反应?
所以拜登这一否决,其实并不奇怪。他很清楚,这种跨境并购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关系到战略资源掌控权。而且共和党早就在特朗普时代就对这种交易摆明态度:坚决反对。所以即便民主党换了台上的主帅,也没有松口迹象。
不过你想啊,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这波操作显然是不爽甚至憋屈的。凭啥呀,我们按规矩办事,你们却把自己当裁判?于是乎,日本石破茂内阁开始各种动作,一方面试图通过外交途径缓解矛盾;另一方面干脆支持企业提起法律诉讼,用司法手段挑战拜登政府。从这些招数里可以看出来,他们真的急眼了!
其实石破茂也是蛮拼,他刚当首相,就遇到了这么棘手的问题。不过有意思的是,他处理方式显得格外强硬。比如访华行程排在访美之前,被解读为一种不满信号。另外,对于特朗普团队抛出的非正式会晤邀请,他居然直接拒绝!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日本向外界传递独立姿态,同时敲山震虎,让美国明白合作必须尊重平等原则。
当然啦,说归说做归做,要真撕破脸恐怕也没那么简单。毕竟,两国联盟几十年来牵扯太深,无论经济、军事还是政治层面的交集,都注定不能轻易翻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国内,亲美派和亲华派意见分歧越来越明显。有些政客觉得继续讨好美国才符合长期利益,也有人认为,与其低三下四,不如抓住机会调整方向,加强与其他大国合作。不管怎样,这场内部博弈无疑增加了解决问题的不确定性。
回过头再看看未来走向,大概率不会乐观。一方面,无论现任总统拜登如何努力修补裂痕,即将可能卷土重来的特朗普团队似乎已经准备好了重新定义中日间经济规则;另一方面,对于类似案件,如果成功开创先例,将势必影响更多领域投资审批标准。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双方短期内难以达成共识,而长期潜伏危机则更加考验智慧与耐心。
一句话总结就是,有钱未必万能,尤其是在国际政治游戏里。兄弟情固然动听,但该抢蛋糕的时候可没人含糊。而作为围观群众,我们或许能学会一点道理那些披着冠冕堂皇外衣的话语背后,总少不了赤裸裸算计逻辑。这么想,是不是感觉清醒了一点?
参考资料来源: - 环球时报,《为何拜登否认日企收购案》 - 纽约时报,《Japan Steel Bid Blocked Amid Security Concerns》